绵竹是如何诞生中国八大名酒的?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更有大宋才子黄庭坚师傅苏轼的盛赞加持!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在四川省绵竹县,早在唐代就生产远近闻名的剑南烧春,为皇族贡品,有“剑南贡酒”之名。相传李白为喝此美酒,曾把皮袄卖了,换钱买酒痛饮,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传说。此时的绵竹白酒,毫无疑问已经是当时中国八大名酒了!
及至宋朝,绵竹酿酒技艺又有了新的发展,酿制出“鹅黄”、“蜜酒”,其中“蜜酒”独特的酿酒方被收入李保的《续北山酒经》。大宋才子黄庭坚的师傅,大文学家苏轼与绵竹道士杨士昌,南宋大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等许多许多诗酒故事。苏轼称赞这种蜜酒“三日开翁香满域”,“甘露微浊醍醐清”。
1662年的清康熙初年,陕西三原县人朱煜,因见绵竹水好,便移居此地,办起了曲酒作坊名“朱天益酢坊”。
明代徐炬《酒谱》中记载:“西蜀道士杨世昌造蜜酒。”蜜酒鹅黄的出现,成为中国白酒文化史上的千古美谈。
明朝末年,由于战乱,人口大幅减少,绵竹县的农业受到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急剧下滑。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绵竹白酒生产一度停滞,传统酿造技艺遭受失传的巨大风险。清康熙年间,社会逐渐稳定,绵竹白酒生产慢慢恢复,先后出现了朱、杨、白、赵等较大规模酿酒作坊。绵竹传统酿造技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绵竹县志》记载:“大曲酒,邑特产,味醇厚,色洁白,状若清露。”清朝末年,绵竹酿酒作坊已达百家,有名的酿酒作坊已有18家,绵竹酒类商贸因此更加发展,出现了“山程水陆货争呼,坐贾行商日夜图。济济直如绵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的繁荣景象。可惜当时未举行评酒会,否则绵竹白酒折挂中国八大名酒应该是毫无悬念的。
1928年绵竹白酒获四川省国货展览会奖章、奖状。
1929年“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义全和”等十二家绵竹白酒,获四川省优秀酒类奖。
四十年代初,绵竹酒业继续发展,绵竹酒作坊增至38家,老窖200多个,年产350多吨 ,并重庆、南京、上海等地都有绵竹白酒的一席之地。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绵竹白酒就已经是个全国性品牌了,实属难得。
千百年来,绵竹酒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酿酒技艺在前人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升华,及至新中国建立以后,绵竹白酒的酿技艺更臻完善。此外,大诗人李白,大宋才子黄庭坚的师傅,苏东坡等的热捧,绵竹诞生中国八大名酒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