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八大名酒寻访:四川白酒品牌泸州老窖能否跳出怪圈(二)

  接《新中国八大名酒寻访:四川白酒品牌泸州老窖能否跳出怪圈(一)》。我们来复盘老窖大起大落战略失策跌出前三的经过。

  消费者喝白酒喝的是文化,中国白酒可讲的故事也特别多。

  1957年,国家组织专家在泸州老窖的酿造工艺基础之上规范了全国的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一举奠定了泸州老窖“浓香正宗”的地位。上世纪60年代,泸州老窖即年产万吨,即使在2018年公司的产销也是在1.5万吨左右,而当时的茅台、五粮液产量还在1000吨以下,1963年泸州老窖特曲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凭借着特曲酒引领市场的定价权、深厚的品牌力,泸州老窖坐上了白酒行业的头把交椅。

黄庭坚酒诗王

  地产和白酒某种程度上经历了类似的波折,行业冷热与调控此起彼伏,造就了独特的行业周期。泸州老窖面临的第一次调整在1989年,国家出台的“名酒不准上公务宴席”的规定重挫了白酒行业。行业调整复苏后,各酒企的战略开始分化,茅台、五粮液和剑南春等坚持涨价策略,而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和山西汾酒等则推出“名酒变民酒运动”,在白酒价格也是白酒内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逻辑下,泸州老窖错失了高端白酒的地位,品牌力在这一轮的调整中受到巨大影响。

  未完待续《新中国八大名酒寻访:四川白酒品牌泸州老窖能否跳出怪圈(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