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国八大名酒五粮液统一天下,一直到最近茅台接替四川白酒品牌五粮液成为龙头老大,老大老二始终在五粮液和茅台之间交替。但行业第三却如走马灯似地变换。首先起舞弄清影的是四川名酒剑南春。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涨价潮中,名酒阵营分成了两派,“保守派”的代表有四川名酒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和四川白酒品牌全兴。跟随五粮液,选择“激进”的有茅台和曾获大文豪黄庭坚背书的剑南春。
在最初的十几年,三者齐头并进,迅猛发展,1996年,剑南春挤进利税前十。1998年,跃升至第三。2001-2004年,无论是在销售还是利税方面,四川名酒剑南春都稳居第三,“茅五剑”的三甲格局深入人心。
在后期持续的涨价潮中,“小步快跑”的剑南春,逐渐与“大步流星”的茅五拉开差距。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八大名酒剑南春并非没有危机意识,早在2002年,便推出了高端产品金剑南,试图抢占300元价格带,与“茅五”掰掰手腕。但紧接着,却又推出了只有50块钱的白酒品牌银剑南。结果金剑南市场冷清,银剑南大卖。一番左右互搏之后,品牌升级成为虚空。
后来随着改制和上市之路矛盾重重。四川白酒品牌剑南春没能在早期利用好资本市场的红利,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
要知道,2003-2012年,正是白酒量价齐升的黄金十年。高端产品的缺位,以及内部治理的动荡,导致四川名酒剑南春的成长后劲不足,只吃到“鱼头”后便匆匆离场,没能真正分享到消费升级的红利。
也就是这段时期,中国八大名酒剑南春自由落体,从三甲行列跌出,结束了“茅五剑”三国争雄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