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名酒五粮液,甘于平庸还是卧薪尝胆?
很多人都知道五粮液,它得名于酿酒所用的五种粮食(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其酿造出的白酒属于浓香型。
五粮液能成为浓香高端白酒品牌的代表,原因之一是它有全国数量最多、持续使用时间最长、历史最悠久的古窖池群,其中1368年的古窖池群已持续发酵了六百多年。当然只靠吃老本是不行的,五粮液还建设了4万吨级的世界最大单体酿酒车间,能够年产白酒20万吨、储存原酒40万吨。
王国春上任后开始着手改善五粮液的生产管理水平、积极扩大产能,带领五粮液迅速成长,20年多年销售额上升了1000倍。目前中国八大名酒五粮液的高端产能能够达到2万吨,也是在王国春任内打下的基础。名酒价格放开后,五粮液也通过提价、广告、经销体系建设等手段,牢牢的占据了高端市场,并在1994年一举超过了汾酒。
推动五粮液疯长的,还有另一推手——OEM模式。之前提到过,浓香白酒为了酿高端酒,不得不酿出更大比例的普通酒。为了消耗这些白酒,五粮液在行业里率先提出了OEM模式,由经销商定制后买断,五粮液帮着生产,当时名噪一时的“五粮醇”“浏阳河”“金六福”都是OEM的代表白酒品牌。
这个模式的好处是经销通路可以迅速扩大,销售额猛增,高峰时期,中国八大名酒五粮液的中低端白酒品牌的销售额甚至超过了高端白酒品牌。但这种模式做久了,贴牌品牌太多,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混乱,久而久而之,五粮液的牌子也就没有那么光鲜了。
五粮液在90年代是非常辉煌的,从94年开始到2012年一直是行业老大,在2000年的时候,五粮液的销售额是茅台的6倍,利税是后10家企业的总和。五粮液的辉煌与85年上任的厂长王国春的关系密切。王国春上任时,五粮液只有两千吨的产能,当时的龙头汾酒的产能有1.15万吨,差距不小。
07年王春国卸任,唐桥出任五粮液董事长,开始着手解决公司的关联交易、经销体系等问题,但是这一改革被13年的白酒危机给打断了。2013、2014年由于限制三公消费,高端酒的销售出了问题,五粮液的经销商出现倒戈,价格倒挂、地区串货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2013年,中国八大名酒五粮液失去了营收的头把交椅,在此之前的2008年五粮液净利润已经落后于茅台,五粮液彻底失去了龙头老大的地位。
2017年,五粮液又换了新的董事长李曙光,那么高层换血后的五粮液,是甘于平庸还是卧薪尝胆?李曙光上任时洋河和五粮液的单季度差距已经缩小到了2.6亿元。五粮液采取了调整生产、营销组织、百城千县万店等一系列措施,目前五粮液已经将洋河远远地扔在了后面。看来,中国八大名酒五粮液还是不甘于平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