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的重阳节,是黄庭坚生前最后一个重阳节,大宋才子黄庭坚作了这首绝笔之词。
南乡子 大宋才子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词的开头两句“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众位将领侃侃而谈,讨论着怎样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悄地躲在旁边,和着笛声,靠在楼边角落里吟唱。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 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是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标。但在黄庭坚看来,这一切都不过是虚幻,所以黄庭坚此时只顾沉醉于音乐之中,做一个冷眼旁观者。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正直、孤傲、清高的形象。借助笛声与歌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一种超然之情展现在读者脑海里。“吹笛倚楼”用唐代赵嘏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重九登高远望之意十分切合。大宋才子黄庭坚的博学可见一斑。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人生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在过去了。有什么值得追求的呢?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还不成为历史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与重阳宴集之题相切合,而“金络头”,用 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既切戏马台之马,又对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黄庭坚已经看破一切,在这里表达了出来。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下片却又转而为开朗达观。黄庭坚举杯劝酒,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畅饮,以免辜负了这大好秋光和杯中的美酒。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表达了黄庭坚放下一切,过好每一天的人生领悟。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古人咏重九,常用美酒与菊花,黄庭坚沿用此法,却又巧出新意。黄庭坚运用拟人手法,以花自嘲。黄庭坚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插花自娱。其用语则是来源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黄庭坚热爱生活、不服老的精神跃然眼前。尽管长期以来处境艰难,自己又年事已高,但一代大宋才子黄庭坚并未完全消沉下去,相反觉得更加珍惜时光和美酒,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黄庭坚一生经历风雨坎坷,一世的人生感悟,都在这首词中表达得淋漓尽致。什么功名利录、富贵荣华,在黄庭坚的眼中,都已成了过眼云烟,不过是浮云。用语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纵酒颓放、笑傲人世的旷达之情,豪放中隐隐有一股凌厉之气。是大宋才子黄庭坚在经历了一生沉浮以后的人生体验的最后总结。